“上山下乡”再次发动,各类人才向农村聚集,4个关口能否突破
【观农村土地政策动向,察农民生产生活状态,专业解读,深度解析,惑点解疑,敬请关注“土地观察员”!】
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但现实的情况是,农村人才只出不进,大量农村孩子寒窗苦读是为了跳出农门不再种那二亩三分地,稍有经营头脑的能人都会到城里寻找发财机会,大量年轻农民外出务工更是对农村人才的釜底抽薪,农村的人才状况可想而知。
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,给予了很多政策、资金、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,但再好的政策、再多的资金,缺少管理、建设、经营的人才支持,想要有突破性的发展确实很难。
农村对人才的需要一直都很迫切,对人的召唤也一直很强烈。近日,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 《“我的家乡我建设”活动实施方案》,提出要利用好广大游子具有“回报家乡”愿望的“乡情牌”、“乡愁牌”,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、能人回乡、农民工返乡、企业家入乡,共同建设新农村、培育新风尚。
《方案》出台规格之高、提出的措施之实、决心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,引起了多方的讨论和关注。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“动员能人回乡”,动员和引导专业人才、经济能手、文化名人、社会名流以及专业人才、经济能手、文化名人、社会名流等回乡建设、回乡定居。
叶落要归根,游子思乡浓。能人回乡的召唤确实能引起多年在外游子的冲动,大量能人回乡也确实对推动农村经济、改善农村知识结构和居住环境大有好处,但能不能真正把各类能人吸引过来,让他们乐于回乡、积极回乡,还有以下4大关口需要突破。否则,能人回乡也只能是在纸上说说,在外游子也只能徒有回乡的冲动。
(1)居住生活关。按照当前宅基地管理有关政策规定,严禁城里人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建设住宅,老家原有的宅基地因不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不能再翻建。人往高处走。能人回乡,最为看重的便是居住环境,回到农村更是希望能够提高生活品质。让各类能人回乡,在宅基地政策上应当给予支持。
(2)情感认同关。在外能人有些是多年经商、有些是有着一定的专业技术、有的是有着一定管理经验,乐于回乡也是因为他们有着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,回到家乡之后能不能被家乡父老接受,能不能受到邻里乡亲应有的尊重,交往办事能不能被理解,会不会有敌视心理、仇富心理、排外心理,这些都需要重视和引导。
(3)利益获取关。能人回乡参与建设,奉献、回报家乡的思想肯定有,但同时也希望通过建设家乡获得应有的利益,能不能优化农村的营商环境,让回乡建设者投入有回报、投资能获利,这一点应该着重考虑,不能当只喊大口号,更不能只搞道德绑架。
(4)政策支持关。当前来讲,农村投资发展的整体环境是比较差的,农业项目政策不明朗,就用地政策来讲,三天两头有变化,资金不愿投入农村、企业不愿下到农村是当前的投资环境现状,吸引能人回乡投资建设,必须加大政策支持,让投资者敢投入、愿投资。